当前位置:首页 > 教程 > 正文

国际能源格局面临重新洗牌

9. 中国市场受到更多关注 从区域看,北美占据主要地位,以中国为代表的亚洲新兴经济体取得较高增长(BCG, 2018)。

中国广大的三四线城市,这个沉默的市场,如果未来能够打通的话,潜力无穷。与此同时,2015年底提出的供给侧改革导致产能去化,微观市场的商品价格和一二线房价开始上涨。

国际能源格局面临重新洗牌

未来,房地产市场分化会越来越大,不同城市的房地产分化、房价指数分化越来越大,从美国、日本等成熟市场经济体的角度来看是这样,中国的市场也是这样。所以,每一位投资者都需要基于经济周期的基本判断和对大类资产轮动的基本常识,形成系统的投资逻辑,这样才有机会把握一个又一个的风口。2017年三季度开始经济增速重新下行,实际GDP下行0.1个百分点,名义GDP下行0.5个百分点,经济增长动力不足,但三四线城市楼市依旧火爆。两个人对大势的判断不同,财富的增长和人生的轨迹也就完全不同了。1.上世纪90年代市场化改革的大势,给我们的机会就是下海。

从短期来看,今年是股票大年,最近两个月,上证指数上涨30%,创业板涨幅接近40%,指数上涨的速度一点都不次于2015年,从年初到现在,整个估值水平也确实出现了非常大的变化,估值修复超过27%。2015年,移动互联网时代到来,15派企业家则是抓住移动互联网机遇迅速崛起,以T(今日头条)、M(美团点评)、D(滴滴出行)为代表。在2004年开始调控之前,房地产市场是真正货币化的市场,不管你是官二代、富二代,是穷二代或农民还是外国人,只要你有人民币,就可以在北上广以及任何二线城市买卖房子,也不受户籍制度的影响,每个人的人民币都价值一样、权利相同。

其四,货币是中性的,是身份中性、地位中性、非人格化、跨地区通行的通货,一百块钱的人民币上不包含血统符号、年龄符号、代际符号和籍贯符号,也没有学位符号、职称符号。反市场经济的制度安排必然包括去货币化,因此也必然削弱人的自由。这些限制性政策的直接效果是使得货币的真实价值贬损,间接效果是使不同人群的权利与机会又变得不平等。只要你满足当地的环保法律,你可以种粮食、蔬菜,也可以办工厂、盖房子,当然也可以让它抛荒。

比如,之前谈到2015年底开始的宝万之争,在宝能大量收购万科股票后,万科高管表示:你们不配,万科不欢迎宝能,并且启动了漫长的股票停牌。(本文系喜马拉雅《陈志武教授的金融课》讲座文本) 进入 陈志武 的专栏 进入专题: 货币化 市场经济 。

国际能源格局面临重新洗牌

跟人们生活更贴近的例子肯定是房地产。在当时没有执法部门和监管部门判定宝能违法违规的情况下,姚振华和他公司的货币跟其他投资者的货币应当是完全平等的。其一,这种秩序是基于交易各方的自由选择,是基于权利平等的交换,不像基于暴力、基于行政权力或道德教条的配置关系中那样有一方或几方是被动强制的。货币是自由选择秩序的必要支撑,是支持自由选择的具体工具。

但是,在过去十几年里,重庆等地方的公司通过跨国货币化交易,在巴西、加拿大、澳大利亚和美国买了大量的土地。货币化程度越高的社会,行政级别和辈份年龄就越不值钱。买到之后,你能像当地公民一样全权支配、使用这些土地或岛屿,享有充分的土地财产权。其次,货币是中性的,是身份中性、地位中性、非人格化、跨地区通行的通货,一百块钱的人民币上不包含血统符号、代际符号,也没有学位符号、职称符号。

起点确实不高是啥意思呢?宝能出的人民币跟别人的人民币不同吗?这里,起点不高主要指姚振华原本是个卖菜的,而且据说宝能的收购使用了高杠杆,通过举债成为万科的第一大股东。非货币化的社会为了建立资源配置秩序,必然把人分成各种类别、层级,树立某种等级秩序,不允许个人有太多选择自由,否则,容易造成乱序。

国际能源格局面临重新洗牌

可是,万科管理层不这样看,认为姚振华不配,后来保监会也跟着这么看,证监会就更是把不同机构投资者划分成妖精、狐狸精了。在人类历史上,战争暴力是获得领土、占有资源的一贯手段,甚至是唯一手段。

但货币化的社会就不会这样,而是会根据你创造的价值、做出的贡献高低来定,因为能出高价的人一般是已经创造了高价值,做出了大贡献的人,所以,由他们在资源配置中多得不仅公正,而且让更多资源掌握在有能力的人手中,提升全社会的资源配置效率,这当然有利于社会进步。这只能说明A股资本市场不是真正货币化的市场,身份和血统甚至超过货币的重要性。我们看到,市场经济的核心是个人的自由选择,以此配置资源。那么,货币化的社会就必然更加扁平、更加稳定吗?为什么货币化更有利于解放个人呢? 货币化是咋回事 孙挺第一次到美国是2003年,给他印象最深的是什么都明码标价,谁出价高谁就多得。以货币规范的秩序有几项基本特征。最后,管制政策往往是歧视性文化观念的一种反映。

其三,正由于货币化的社会里利益交换、资源配置是基于自由选择,私有财产必须得到充分保护、不能被权力随意强制(否则,交易就是非自愿的了),因此,这样的社会更会推进法治并催生出制约政府权力的制度体系,也更能激励创业创新,恒产才能恒心。压制越强,怨恨越深,以暴力反制的倾向就越强。

也就是说,在儒家社会里,辈份高、年龄大的人多得,不管的贡献大还是小,都如此,这不仅不公平、不公正,而且使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低,不会把更多资源配置到能人的手里。姚振华之所以被抬出来、被抵制,相当程度上跟他的出身和背景关联。

出门进门,谁先到就自然先过,不会按级别高低、辈份大小让来让去搞得谁也走不了到清末,这都有了,慢慢出现地方督抚大员掌控一级地方,地方人事任命、军队训练都是他们说了算。

但其实中国这两种思潮一直交织在一起,一直到现在。包括宪政这个词的含义,我都是从刘军宁的书里知道的。像我们1950年代生人,为什么现在是这样的思维方式?跟当时受的教育有很大关系。问:现在这个厂子还在吗? 答:不在了,整个行业没有了,现在只剩一个公司本部了——它的存在是为了解决善后问题,比如员工的退休金、医保这些问题。

问:读这本书应该是在1990年代末? 答:应该是1990年代末。这种阅读的深度、广度,要超乎当时那一代人。

问:我读你的著作,你引用曼瑟·奥尔森还挺多的,您怎么看他的观点? 答:奥尔森已经去世了,他差点拿诺贝尔奖。这时候地方弄出点动静,就可能彻底掩埋中央集权。

比如,那时候谁说毛不好,我是不能接受的,但当改革开放信息来源多元化,就有各种关于文革的声音,文革的一些事情我亲眼见过,我开始思考这个事件为什么发生?它对中国意味着什么?这个反思就跟过去不一样。我自己反思,我的走出来,应该是跟读历史有关系,因为我看到的东西反差太大,震撼太大。

再往后就是改革开放,那种强烈的对比和冲击,这时候我又开始从专业上慢慢补历史,好多东西从阅读历史去反思,一样能得出大体正确的结论。因为我本身是搞历史的——财税史,给了我这个便利。中国原来是没有省级财政的,只有一级,就是中央财政,所有财政资源也是上解到中央,地方上留点人吃马喂。所以这个地方人的见识、人的活跃度,都要弱于全国平均水平,一直到现在都是这样。

他将咖啡冷落一旁,和我探讨这座城市因为受计划经济影响太深而不那么活跃。答:我知道你问这个的意思。

那时候,我们家有个四川亲戚,闹饥荒时从四川逃出来到我们家。但那件事对我来说没有太大的影响。

奥尔森称之为强化市场型体制。这些藏书没有受文革太大的影响,虽然现在看起来很有限,可在当时应该还算丰富。

有话要说...

最新文章